放下罣礙 下 |往前看的生活道
前兩篇我們聊了什麼是「罣礙」、可以怎麼開始放下罣礙,最後我們要問:放下罣礙的困難與轉機是什麼?
放下,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很多人心裡都知道:「我應該放下,不要再糾結了。」可是,說得容易做到卻很難。
舉個例子,父母對孩子就是這樣,不管孩子多大了,心裡還是放不下。孩子去外地讀書,爸媽會想:他吃得習不習慣?身體會不會累?交的朋友好不好?甚至孩子都已經成家了,父母還是會擔心:他工作順不順利?小家庭過得好不好?這種掛念,根本說放也放不下。
那修行為什麼要我們練習「放下」呢?
並不是要我們變得冷漠無情,好像什麼都不管,修行是要我們學會調整,把心放在正確的方向。如果我們一直被這些牽掛綁住,心就會被拖著走,看不到更寬廣的路。就像走在霧裡面,明明前面有路,卻什麼都看不清楚。這時候,如果心裡有祖師的存在,就像有一盞燈在那裡,不管我們心多亂,它都會提醒我們:別忘了往前走,別忘了還有更重要的方向。
門生Chang就分享她在希夷門這三年來的心路歷程,她跟先生原本走在同一條道門,卻因理念與選擇的不同而分道揚鑣。她選擇了在希夷門修持,但這個選擇也讓兩人的關係陷入僵局。一開始,她以為她放下了心中的罣礙,但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,於是她好像什麼都不管一樣的繼續修行。她曾以為這些不處理是在包容先生去走他自己的路,但心中其實仍有抱怨與不滿。直到最近她聽到白老師說了一句話:「你覺得你在包容,但你同時又在抱怨,那就不是包容而是計較。」這句話讓她深刻反省,並意識到自己也犯了「嗔」的心。於是她才開始默默的幫先生報名東嶽法會及分割法會,法會結束後先生與孩子居然開始有更多的互動,家庭氣氛明顯改善。因為她開始真正地轉念,不再責怪也不再執著於誰該做什麼,放下計較的心態,並且在這過程中相信祖師的帶領,終究走出了屬於她自己的光明路。
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一件事,翻來覆去想了十遍、二十遍,還是想不通。就像父母擔心孩子一樣,擔心歸擔心,但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,反而把自己折磨得很累。
就像門生Lin分享在結婚之前,談過幾段感情,而其中最奇妙的現象就是:「我似乎是倒數第二任女友」的體質。每次分手後,前任總會在下一段感情中迅速步入婚姻,彷彿我是一道通往幸福的橋樑,替人鋪路、做功德。
當時的她都是以結婚為前提在交往,但每段感情卻總是無疾而終。每當聽到前任即將結婚的消息,她都會陷入一種奇怪的思考:難道我有什麼特殊磁場?還是這是一種戀愛魔咒?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像某些電影情節裡的角「跟我在一起分手後就能找到真命天女!」
這樣的想法曾讓她感到挫敗,也讓她對愛情產生了些許質疑。但她沒有因此停下腳步,反而更努力地修行,繼續做她自己該做的事。她的老公當時只是普通朋友,總是用風涼話調侃她這種「功德女友」的命運,而門生Lin則一邊翻白眼、一邊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。
直到他老公走進門生Lin的生命,她才真正明白,原來那些看似荒謬的經歷,都是為了讓她遇見對的人。如今回頭看那些極端的想法,雖然覺得有點丟臉,但也覺得非常有趣。這些故事不只是回憶,更是門生Lin成長的痕跡。
現在的門生Lin,已經能笑著分享這段奇妙的旅程,甚至被老公拿來開玩笑。而門生Lin也學會了釋懷,明白每段感情都有它的意義。或許門生Lin曾是別人婚姻的起點,但最終,門生Lin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終點。
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,不停的反覆思量也改變不了的時候,如果我們願意停下來,去誦經、去靜坐,甚至只是安靜一下,把心交給祖師,往往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感覺。心裡突然有一個角落亮起來,好像有人替你拉開窗簾,告訴你:事情還有另一個角度,你不用只卡在原地。
那一瞬間,你會感覺到心鬆開了。原本緊緊抓著不放的東西,好像沒有那麼重要了。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放下很難,其實是因為我們一直靠自己在掙扎。但當我們願意把心交出去,去相信祖師的指引,那個鬆開就會自然發生。慢慢地,你會發現,自己不再那麼焦躁,對人的誤會也不會一直糾纏。甚至工作上的壓力,也能用更平靜的心態去面對。
放下,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。它更像是一個過程,每一次嘗試都會讓我們往前走一點。就算只放下十分之一,也已經是轉機的開始。因為那表示,我們願意鬆手,願意相信。久而久之,心會愈來愈輕,走在生活裡也不會那麼沉重。
門生Wu也分享因為個性使然,煩惱的事在她眼裡都不算太大。她認為,有些事我們能努力,那就努力;但更多的事,是我們無法掌控的。像她最近煩惱要回辦公室面對不太想見的同事,表情管理變得重要。但她也學會了用口罩遮一遮、笑一笑、專心做自己的事。她說:「有些事想了沒用。」剛發生時會煩、會討厭,但想一想就睡著了,那就代表不重要。隔天醒來,一切都還好。她也學會了「甩鍋給祖師」,出門前、開會前、開機前,都會稟主師「一切請祖師做主」,保佑一切順利圓滿。
所以,放下雖然很難,但它絕不是不可能。
門生Wu提醒我們:放下是可以練習的。有時候放下了,又不小心撿起來,那也沒關係。我們可以練習放下久一點,撿起來少一點,或是撿起來後馬上放下。這是一種意識的鍛鍊。
每一次的轉念,就是一點點的放下;每一次的放下,都是一個新的開始。
最後,她說:「睡得著,就是一種放下。」
當我們在生活中多練習、多體會,你會發現,心真的可以變得自在,也能更穩穩地走在修行的路上。